正當大家準備除舊歲迎新年之際,「台灣扶農協會Taiwan Funon Association」也在眾親朋好友的相助與期待下,圓滿催生了。
這一刻是扶農團隊承擔重責大任的開始!一直以來,我們以「興利於農、利益眾生」為座右銘,有人說:「笨蛋!夢想太大了,那是不可能的任務啦!」。
「天才不敢走的路,傻子一步就跨過去了」,「做吧!」我們只是這樣想。
咱ㄟ台灣是「以農立國」的小島,農業、科技業相繼聞名,今年更榮獲評比為全球最友善、最具人情味的國家之一。咱們再追憶自民國四十九年起,台灣派往非洲、中南美洲、越南、泰國的農耕隊乃至沙烏地阿拉伯的農技團,也個個都曾是「台灣之光」。然而,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及社會結構的變動,務農人口不但老化而且大幅減少了,政府農經單位於是又不遺餘力的輔導農民轉型發展精緻化農業,要讓台灣農業能夠在兼顧國家開發與產業發展的前題下,朝向多元化發展,冀望台灣農業「明天會更好」。
果然沒錯,近年來,在眾多媒體爭相報導中,我們可以經常看到農業的亮點,在在都展現了農經單位用心輔導農民,合力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。
但美中仍有遺憾之處,如果有機會您願意深入農村Long stay,您會發現鄉下有許許多多身懷絕技的國寶級老農,每天「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」,只求三餐得以溫飽,自給自足,不想成為兒女的包袱,更有年逾八十了,還在田裡耕種的。您將感動於農民一輩子只為一種或數種農作物而埋頭苦幹,沒有學過氣象學、沒有學過流體力學、沒有學過地球科學,卻能憑藉著年復一年累積的經驗值而栽培出一流品質的農作物。
這意味著什麼?是眾多老農的「經驗」應該如何傳承?是眾多小農應該如何團結才能找到友善的「通路」,獲得「合理利潤」的老問題?是面臨全球暖化的影響,如何讓老農毋需為了生存不得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?
為此,近四年來,我積極的透過種種機會與各界交流,馬不停蹄的傳遞上述廣大農民非常無奈的心聲,這期間也慢慢凝聚了一組行銷團隊,遂著手籌備「台灣扶農協會」,是希望藉由協會的共好平台,彙聚各方的資源,再配合農經單位的農業政策,期許能真正成為農民的副手(Assitant Farmers)。
「台灣扶農協會」以扶助農民、推展企業資源引入農業產銷模式、推動農業傳承與創新、推行老農安養機制、引導農民發展與大地共生之自然農法等為宗旨,幾個階段性的任務如下:
一、籌設專屬農業之「勞動力公益信託基金」,引非農勞動力輔助農業勞力,讓老農從勞力付出轉變為經驗傳承,引領農業傳承與創新。
二、提供政府之農經政策制定建議,爭取及保障農民權益。
三、提供並建立農產(加工)品直接或轉介內外銷之銷售管道,並協助農民獲取應有之成本與利潤收益。
四、協助農民提昇自我行銷能力。
五、籌辦農業高峰論壇暨農業國是會議,彙集產、官、學對農業發展建言,提供政府做為農經政策制定參考。
六、協助政府落實推展農業傳承、農業創新、地產地銷政策。
七、協助民間農業團體與相關機構推動扶助農業政策。
八、其他符合本會宗旨等事項。
我們擬訂在即將到來的新年(104年)能夠逐步進行的任務包括:
一、透過研討會及座談會彙集生產者(農民)、消費者及農政單位、學界的意見、想法與需求。
二、建立企業團體扶農平台及長期扶農機制。
三、成立專屬農業之「勞動力公益信託」,讓台灣的國寶級老農由付出勞力轉變成智識的傳授。
四、將企業團體的戶外活動由各大遊憩區(風景區),延伸到田間參與農耕活動。
五、規劃自然農法實驗區,試行引入非農退休人員協助農耕活動,帶動退休人員的「半農樂活」生活。
以上,懇請各界前輩們不吝指教!
感恩!一路走來,曾經給予我實質協助與鼓勵的朋友們,藉此向大家說:「謝謝!有您們真好!」。願大家繼續支持與贊助我們,有錢出錢、有力出力,好讓寶島台灣的農業、農村與農民都有一個小富足的未來可期盼。
農二代 鍾震璋
賀 詞
我多年來致力於農業教學、研究與推廣工作,從事農業人力培育,農業、農民與農村是我長期關注的焦點,對台灣鄉土有著最真摰的使命與情感。祈願台灣農業再盛、農村樂活、農民幸福。同時,農業能提供安全、高品質的農業品,讓國人吃得安心,大家健康,國力強盛。
我生於農家,長在農村,嘉義民雄是我的故鄉,老家住在「田中央」。家裡世代務農,以種植水稻、甘蔗及甘薯傳統作物為主。從小養鷄、鴨、鵝、豬,趕羊、放牛、除草、割稻、清理庭院環境、...等,是青少年的生活寫照,農事工作對我來說並不陌生。農業是利用土地肥力與日光、空氣、水等自然力,在農民辛勤經營管理下的產業,提供國人所需的糧食及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空氣及水,是跟著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,農業是國家存續發展的根本,「農為邦本」正凸顯其為「立國之本」的意涵,它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。長期以來,在台灣農民不斷採用各種創新技術,台灣農產品質提升及多樣化的發展,國人都能感受到農民辛勤努力的成果。
「民以食為天」、「病從口入」,雖然都是老生常談的成語,但從中卻能領悟出飲食對人生之絕對重要性。有鑒於台灣近年來「食安」事件頻傳,已達舉國譁然、國人聞之色變的地步,如何吃得安全、吃得健康,成為全民大作戰,更是大挑戰。
眾所皆知,小農體制的我國農業,是先天不足,有其難以突破的結構。據我多年來的觀察,台灣有80多萬公頃的農地,有50多萬戶農家,良好氣候條件為這美麗婆娑之島留下美好農業及農村發展的可能。
在台灣農業發展上,我認為小農制的個別農場制度,最能兼顧生產、生活、生態的文化。小農體制,農民零散分佈的特性,有其突破的難度,若能透過當地農民自主性組織的媒合,並要求農產品的質與量,讓都市生活消費者及企業願意支持農民的生產活動。我曾在台大巨蛋體育館,見到友達光電、明基集團李焜耀董事長,購買台灣百大優良農產品犒賞其員工與客戶,大力支持農業,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。
在歐美,一直倡導社區支持型農業,透過農業推廣教育,經由農民認知、態度行為的改變提昇,採用新農業技術,有效經營管理來降低生產成本,並能產出安全、高品質的農產品,以供市場所需,提高農場所得,達到農民與消費者雙贏的局面。在地生產、在地消費的在地農業食物系統,才是最環保、最健康的發展。生產者與消費者應是朋友,直接對話,互相尊重,建立信任關係,社區應成為農業發展的支撐基礎。
今天很高興看到自己家鄉有年輕有為的「農二代」鍾震璋先生倡組「台灣扶農協會」,彙集各方資源,扶助農民,倡導以生產、生活及生態為基礎的「三生農業」,並推展企業資源引入農業產銷,推動台灣農業永續發展。我們不但要生產「量足質優」的農產品,同時要讓從事農業之農民,能以農業為其職業,獲得合理利潤,安定他的生活。再者,農業不僅是利用自然資源,同時也要使自然資源再生,充分的運用自然之法則,使之生生不息,讓我們子子孫孫能享有豐富環境資源。
我現在雖是「七老八老」,含貽弄孫是最大的快樂,偕妻遊山玩水是最大的享受,但對台灣鄉土、自然、文化有著深郁的感情,喜歡腳踩土地的踏實,發現台灣鄉間的新活力,是一種得來不易的幸福,今後只要大家不嫌棄我愈幫愈忙,我會追隨各位,當終身義工。
劉清榕
現任台灣大學名譽教授
前台灣大學農推系所主任
社團法人的營業項目
社團法人聯絡資訊
公司名稱
社團法人台灣扶農協會
|
統一編號
40820193
|
聯絡人
鍾震璋
|
聯絡電話
05-2210899
|
手機號碼
0912255371
|
|
服務類別
社會社區社團、飼料肥料農藥
|
|
登記地址
嘉義縣民雄鄉正大路三段2119號
|
|
服務時間
08:00AM - 20:00PM
|